执业医师考试考研内容

考试宝典1年前 (2024-06-29)医学39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科目有:基础医学综合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医学人文综合中的卫生法规、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临床医学综合中的内科学(含传染病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预防医学综合中的预防医学。

执业医师考试科目分为基础综合、专业综合和实践综合三部分。基础医学综合(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人文综合(卫生法规、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临床医学综合(内科学含传染病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预防医学综合(预防医学)。执业医师考试内容一、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科目第一考站:考试内容: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考试方法:纸笔考试。第二考站:考试内容:体格检查和基本操作技能;考试方法:体格检查采用考生互相操作或考生在被检查者身体上进行操作;基本操作考试方法采用在医学教学模拟人或医用模块等设备上进行操作,考官在操作后提出相关问题。第三考站:考试内容:心肺听诊、影像(X线、CT)诊断、心电图诊断和医德医风;考试方式:多媒体考试,考生在计算机上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作答。二、医学综合笔试考试科目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测试内容、考试形式以原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审定颁布的《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

临床医学的学生考研分初试和复试,初试是全国统考,复试各校各不相同。初试科目包括:英语、政治、西医综合。英语、政治满分各一百分,西医综合300分,包括生理(60分左右),生化(45分左右),病理(45分左右),诊断(一般跟内科一块考),内科(80-90分吧),外科(60-70分)扩展资料:临床医学的学生考研基本内容:政治试卷满分100分,分单选、多选和论述!选择题占50分,论述题占50分。英语试卷满分100分,分英语知识运用,就是完形填空(10分),阅读理解(A节就是通常意义上讲的那种,共4篇文章,每篇后面5道选择,共40分;B节是新题型,包括7选5,归纳大意等,共10分;C节是翻译,共5句话,10分)最后还有一篇小作文(书信)和一篇大作文(以图表作文为主)。科目: 西医综合:生理学,生化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医学人文。英语政治西医综合考试大纲Ⅰ考查目标西医综合考试范围为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学;临床医学中的内科学(包括诊断学)和外科学。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上述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 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 试卷内容结构基础医学 约50%,其中 生理学 约20%,生物化学 约15%,病理学 约15%,临床医学 约50%,其中 内科学 约30%,外科学 约20%四、 试卷题型结构A型题 1~90小题,每小题5分,共135分91~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B型题 121~150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X型题 151~18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临床医学考研

临床、口腔、公卫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测试分为基础综合、专业综合和实践综合三部分。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内容、考试形式以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审定颁布的《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师资格考试科目具体如下:一:中医:考试对象:具有规定学历执业医师。考试内容: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考试对象:师承和确有专长执业医师。考试内容: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考试对象:具有规定学历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内容: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考试对象:师承和确有专长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内容: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二:中西医结合:考试对象:执业医师考试内容: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传染病学、药理、卫生法规、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针灸学。考试对象: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内容: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诊断学基础、药理、医学伦理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针灸学。